项目总结报告:小米11 外观广告宣传片

Project Background / 项目背景

2021 年,手机行业进入全面旗舰化时代。小米 11 作为小米年度旗舰之作,不仅搭载顶级影像与性能配置,更在外观设计上突破创新。本次外观广告宣传片应邀由顶级影视动效团队打造,通过极致质感与细节聚焦,将“小米 11”化身为掌中艺术品,直击消费者对“美感”“科技”“触感”的深层需求。

广告目标 / Communication Objectives

  • 彰显设计美学:通过光影与材质特写,展现小米 11 曲面屏与极窄边框的视觉优势;
  • 传递触控体验:以毛绒般丝滑动态,具象化屏幕触感的顺滑与灵敏;
  • 突出影像模组:聚焦三摄大模组与镜头细节,强化影像实力印象;
  • 强化品牌记忆:以简洁机型命名与 Logo 收官,提升“小米 11”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辨识度。

核心创意主张 / Core Creative Proposition

“触·见非凡”
以“触感”为切入点,将抽象的丝滑手感转化为可视化的蓝色绒毛流动,将视觉与触觉在镜头中融合,凸显小米 11 屏幕与机身工艺的非凡质感。

叙事结构解析 / Narrative Breakdown

  1. 镜头1:蓝色绒毛初现(Velvet Prelude)
    画面自黑暗中浮现一缕蓝色绒毛般的光流,缓慢飘动。光带如绒,暗示屏幕触感的丝滑与顺滑,为后续产品展示埋下感官伏笔。
  2. 镜头2:曲面屏轮廓(Curved Edge Reveal)
    绒毛光流沿曲线掠过,映出手机侧边轮廓,镜头推拉间呈现极窄边框与 2.1D 曲面玻璃的优雅弧度。
  3. 镜头3:全面屏飞升(Full‑Screen Ascent)
    手机由屏幕背面向上浮起,正面全面屏如同画布展开。绒毛光流覆盖屏幕,触感与画面合二为一,强调“触·见”的创意主旨。
  4. 镜头4:屏幕触控(Touch Interaction)
    手指轻触屏幕,绒毛光流随指尖扩散涟漪般荡漾,伴随微弱声效,具象化触控顺滑与高刷新率的流畅体验。
  5. 镜头5:镜头模组特写(Camera Module Spotlight)
    镜头切至背部大矩形相机模组,微距展现三颗镜头与雷暴线条的精工细节,字幕标注“108MP 超清主摄”“13mm 超广角”“123° 视野”核心卖点。
  6. 镜头6:工业质感(Industrial Texture)
    机身背面斜侧特写,玻璃纹理与中框切面在高光下闪烁,绒毛光流划过,衬托材质的精密打磨与质感触感。
  7. 镜头7:侧边按键(Side Button Detail)
    镜头聚焦电源键与音量键,手指轻按,键程反馈特写。光流瞬间汇聚于按键,象征反馈灵敏与金属质感。
  8. 镜头8:色彩切换(Color Variants Showcase)
    黑色款缓缓退场,白色与蓝紫渐变款依次浮现,绒毛光流在机身上演不同色调的光影交织,呈现多彩选择带来的个性化体验。
  9. 镜头9:极致回望(Epic Panorama)
    画面拉远,手机竖置于黑色舞台中央,背后绒毛光幕如星河般延展至天际,营造未来感与科技感的宏大氛围。
  10. 镜头10:品牌收官(Brand Finale)
    画面切换至纯黑,中央白字“小米 11”渐显,底部出现小米 Logo 与“触·见非凡”英文标语,伴随一声清脆触感音效,画面凝固,强化记忆。

视觉风格与镜头语言 / Visual Style & Cinematic Language

整体以“黑底+蓝色绒光+高光金属”三色调为基调,营造科技与高级感。镜头运动融合缓速推拉、环绕旋转与微距特写,节奏先舒后快,再回归宁静,形成视觉与情感的完整曲线。绒毛光流的动效设计,将抽象触感视觉化,与机身材质特写形成强烈对比,强化观众对屏幕顺滑与工业质感的双重感知。

品牌价值传达 / Brand Value Alignment

  • 顺滑体验:绒毛光流与触控涟漪,具象化高刷屏幕的丝滑手感;
  • 精工细节:镜头模组与按键特写,凸显匠心工艺与严苛打磨;
  • 多彩选择:色彩切换镜头,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 科技美学:黑底与蓝光结合,塑造未来感与高级质感;
  • 品牌记忆:机型命名与口号收官,强化“小米 11”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

总结 / Conclusion

本支小米 11 外观广告以“触·见非凡”为创意核心,通过十个环环相扣的镜头,将屏幕触感、工业设计与色彩美学有机融合。蓝色绒毛光流贯穿始终,将抽象的顺滑触感视觉化;镜头语言在宏观与微观间切换,带来极致的质感冲击。最后以机型命名与品牌口号收尾,在感官与记忆上形成双重锚定,为小米 11 在高端旗舰市场树立了令人难忘的外观印象,助力品牌提升美誉与销售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