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励程的前世今生.mp4
80年代改革开放,买油还需要去专门的单位买上一张通用汽油票。
90年代,用现金支付,从开始一毛到一块。到后面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成立。
2000年初,加油卡横空出世,化解了突然没油没带现金的尴尬场面。
2015年,线上支付的盛行,解放束缚,支付宝、微信快捷加油。
2020年,加油不用花钱!只需登录凯励程APP,你的每一次线上购物都会变成加油基金,直接抵扣现金使用。
《凯励程的前世今生》加油支付科普宣传片 ·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背景 / Project Background
随着数字支付的普及和智能出行的演进,传统能源消费行为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凯励程(Kalichen)作为致力于提升汽车能源补给体验的品牌,借助本宣传片向广大用户介绍其加油支付演进历程与智能化服务优势,打造“智慧出行生态”品牌形象。
广告目标 / Communication Objectives
- 通过时间线方式回顾中国加油支付方式的演变,增强品牌的历史沉淀感
- 突出凯励程“便捷、安全、高效”支付体验,建立现代用户信任
- 以趣味MG动画降低金融与支付科普门槛,扩大传播触达
核心创意主张 / Core Creative Proposition
“从投币到扫码,从人工到智能,凯励程一路陪你走过。”影片通过趣味横生的MG动画风格,带观众穿越80年代到2020年代的时代更迭,以一个普通车主的视角,演绎凯励程品牌服务在支付环节的持续进化,赋能出行新方式。
叙事结构解析 / Narrative Breakdown
镜头一:品牌标识揭幕(图1-4)
简洁动效中展示凯励程LOGO,为后续的时间旅行设定品牌基调。
镜头二:80年代的加油站(图5-10)
复古画风展现加油站外景,标志性的“票据支付”方式,男主手拿现金购油。画面以红砖、老式油泵为视觉锚点,强化时代感。
镜头三:90年代的摩托出行(图11-16)
摩托车兴起,男主拿出一叠“50元大钞”排队加油,画面反复强调现金交易的繁琐。
镜头四:2000年代初的便捷探索(图17-25)
随着银行卡与POS机的普及,加油支付方式发生转变。男主步入现代化油站,刷卡加油逐渐取代现金,品牌LOGO首次与新设备绑定出现。
镜头五:2010年代的移动互联(图26-35)
MG风格强化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支付与二维码逐渐普遍,画面中高频出现POS机与支付宝、微信界面,代表支付升级的分水岭。
镜头六:15年代,凯励程登场(图36-45)
动画角色解锁凯励程APP,卡片式界面展示“充值”、“扫码”、“余额显示”等功能。强烈的色彩对比引导观众聚焦功能亮点。
镜头七:实际操作流程演示(图46-60)
手机操作流程一一展示,从打开APP、选择加油站、绑定车牌、选择油枪、确认支付,一镜到底模拟真实体验,传达“简单、顺滑”的用户感受。
镜头八:20年代的智能未来(图61-66)
未来感的蓝色屏幕铺陈,20年代关键词闪现,结合“无现金”标志性手势,表现人机交互的成熟。
镜头九:界面交互特写(图67-75)
凯励程App界面以拟物风格依次展开,“充值”、“积分返现”、“消费记录”等功能模块强化用户粘性概念。
镜头十:轻松结束,幽默彩蛋(图76-84)
主角完成支付后做出“OK”手势,金币从手机飞出,寓意实惠又有回报。结尾再次出现LOGO,形成视觉闭环。
视觉风格与镜头语言 / Visual Style & Cinematic Language
全片采用MG动画(Motion Graphics)风格,色调明快、轮廓清晰,兼具叙事性与可爱属性。通过时间轴式场景切换,呈现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支付工具的演进。平视镜头保持观众视角的代入感,快切镜头增加节奏感,手持动作模拟真实用户体验。整体视觉语言具有高度品牌识别度。
品牌价值传达 / Brand Value Alignment
- 技术演进中的可信赖伙伴:凯励程见证并推动支付技术从现金、刷卡到扫码的每一次跃迁
- 以用户为中心:操作流程以用户真实行为为蓝本,强化用户体验理念
- 生活化、年轻化:通过动漫化表达打破支付类产品“冰冷”的刻板印象,贴近年轻用户习惯
总结 / Conclusion
《凯励程的前世今生》不仅是一次支付知识的动画科普,更是一段数字支付时代的缩影记忆。通过高识别度的MG风格、层层推进的时间叙事、拟人化角色设计与操作演示,它实现了品牌与大众用户之间的深度情感连接。
凯励程以这一作品告诉所有车主:你不仅在路上,也在支付方式的时代列车上,凯励程始终在你身边,为每一公里赋能。支付,不止是交易,更是一次用户与品牌之间的信任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