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 × 宛禾麻酱米线 广告片提案
项目名称:《博物院的宵夜奇妙会》
品牌联合:Henan Museum × 宛禾食品
表现形式:MG动画 × 文创 × 宵夜跨界短片
提案公司:鲸度创意(模拟4A提案格式)
一、项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在“国潮复兴”与“博物馆热”席卷全网的当下,河南博物院携手宛禾麻酱米线,推出创意MG动画广告片《博物院的宵夜奇妙会》。本片打破传统宣传片的边界,将历史文物、馆藏IP、夜宵文化、地方小吃,以“拟人化+戏剧化”的方式进行趣味融合,打造一支兼具教育性、娱乐性与商业性的超级短片,为品牌破圈传播赋能。
二、创意核心 Creative Concept
“当文物活过来,宵夜就有了灵魂。”
我们大胆构想:若博物院文物在深夜复活,它们会如何排遣寂寞?答案当然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宵夜奇妙会”!
通过MG动画演绎,一众国宝级文物齐聚厨房,炒米线、搅芝麻酱、刷锅、上菜……每一件文物变身厨艺大师,不仅传递文化温度,也带出麻酱米线的美味灵魂。将品牌“宛禾”与“博物馆文化”巧妙嫁接,建立深度情感连接。
三、广告片结构分解 Structure Breakdown
场景一:神秘夜幕降临
镜头从沉静的河南博物院夜景展开,灯光渐暗,大门关闭,一缕微光从馆内透出。神秘气氛中,一口铜鼎微微震动——故事的序幕悄然拉开。
场景二:文物苏醒
特写展示:青铜神兽缓缓睁开眼,陶俑扭动身体,舞蹈乐伎排队苏醒,仿佛脱离了时间的束缚。背景音乐由沉稳转为轻快,宛如午夜开趴的节奏即将开启。
场景三:开饭啦!
拟人化文物围坐一桌,麻酱米线成为焦点。汤面冒着热气,芝麻酱香四溢。文物们兴奋地讨论“今天吃啥?”弹幕式字幕幽默滚动,气氛轻松搞笑。
场景四:厨房集结
各大文物“变身主厨”:擀面、调料、搅芝麻酱、上锅开煮。陶俑搬运食材,青铜神兽搅拌面条,趣味十足。MG动画风格呈现流畅剪辑,夸张动态体现角色性格,文物也能“卷起来”。
场景五:米线起舞
全景转场,一碗热腾腾的麻酱米线腾空飞跃,在空中旋转飞舞。芝麻酱化作绸带般流淌,美术风格转为水墨流彩,文化气息拉满。文物角色齐声高呼:“开吃!”
场景六:玩梗彩蛋
乐器俑用筷子打鼓,武士俑用剑切菜,画面节奏强烈,融合二次元趣味梗和“AHHAHAHA~”漫画式表情,营造极致喜剧感。文物不再高冷,成为会吃、会玩、会整活的生活派代表。
场景七:品牌彩蛋嵌入
通过MG形式嵌入产品包装、品牌名、食材展示。“扫码点餐”动画桥段将古今结合,用文物手持手机点麻酱米线,为电商引流植入品牌路径。
场景八:收尾升华
画面切回展厅,灯光关闭,文物归位,唯有空气中留下一丝芝麻香气。屏幕缓慢浮现品牌slogan:“麻酱米线,就找宛禾”,以及河南博物院logo和产品全系列展示,强化品牌认知。
四、风格与调性 Style & Tone
- 动画风格:MG(Motion Graphic)动画结合拟人化漫画表现,结合博物馆厚重美学与现代幽默感。
- 语言风格:文艺+搞笑+热梗,轻松幽默,适合社交平台传播。
- 音乐音效:古风融合电子律动,从庄重转向轻盈,烘托节奏。
五、传播策略 Communication Strategy
本片不仅是一支品牌广告,更是一场“文化破圈实验”。我们提出双线传播策略:
- 官方IP联动:由河南博物院、宛禾食品共同发布,联合文博IP扩大权威性。
- 社媒病毒扩散:B站、抖音、小红书重点投放,打造#文物宵夜开饭了、#当文物开始内卷 等话题。
- 文创联名延展:推出“文物麻酱面礼盒”、博物院文创宵夜盲盒,实体电商引爆用户互动。
六、价值亮点 Highlights
- 文化价值:赋予文物生活化、亲民化的表达,助力文博传播年轻化。
- 品牌价值:用IP联动赋能宛禾品牌破圈,拉近Z世代用户与地方食品的心理距离。
- 内容价值:融合MG动画、场景戏剧、幽默脚本与产品广告,形式创新。
七、结语
宵夜是中国人的“深夜仪式感”,文物是中华文化的“时间使者”。通过这支广告,我们让味觉与文化产生了穿越千年的对话。宛禾麻酱米线不仅是一碗好吃的米线,更是连接传统与未来的媒介。
当夜色降临,博物院不再沉睡,而是悄然开启了一场文化与味蕾的奇妙冒险。